本地化 KStars
在十二月里,我大致翻译了 4815 个词。原 kstars.pot 约有词三万六未翻译,现还剩三万五。 得加快了!另外得找 Siyu 一起来干。
学到一点:专有名词可以查专业字典以及参考其他译作。主要参考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提 供的天文学名词数据库。
第一次在 KStars 里看到我的翻译!!!
《语言小书》A Little Book of Language
戴维·克里斯特尔( David Crystal)著,郭曌宇译,广西师范出版社 关键词:词汇、发音、句子语法、拼写、词典
当人们积极地使用某些词时,我们把它们称为“积极词汇”(active vacabulary)。 但人们能理解某些词的意思却不会用时,我们把它们称为“消极词汇”(passive vocabulary)。
方言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词汇和语法上。口音只和发音有关。它们都 能告诉我们人们从何而来。
词典的作用:释意、发音。词典需要时常更新。
第四十章:你们的语言世界 1. 世界上许多语言正在消亡,我希望你们能关注这个问题。 2. 我希望你们能关注少数族裔的语言,哪怕它们还没走到岌岌可危的地步。 3. 我希望你们能重视语言,有学习各种语言的欲望。 4. 我希望你们关注自己母语的多样性。 5. 我希望你们能关注自己母语中的各种风格。 6. 我希望你们能关心那些在学习和使用母语方面有障碍的人们,并尽可能帮助他们。
确实只是一本小书:让我感受到人如何说话、保护语言的重要,同时推着我去看更多 的书,更深入地学习。我慢慢感觉到我一直没有好好去听别人怎么说话,而是把别人话 大致“拟合”到我的理解。我开始仔细听别人说话,像婴儿一般感受、学习发音,思考如何组织 用词和句子。努力理解“话是怎么被说出来的”。
语言考试
想解决语言考试的老大难问题。原想能准备好,月末去考试。找一个早上,尝试做了 GRE 的 Verbal 和 Quant。一半不到的正确率。看不懂的单词一堆,连 LAB 的讲解也不能全懂。
##《英汉翻译教程》A Course in English-Chinese Translation 严复:“译事三难:信、达、雅。求其信,已大难矣!顾其信,不达,虽译,犹不译也,则达尚焉…… 至原文词理本深,难于共喻,则单前后引衬,以显其意,凡此经营,皆所以为达,为达即所以为 信也。” --- 《天演论-译例言》
马建忠的善译三大要求:第一、译者首先要对两种语言素有研究,熟知彼此的异同;第二、弄清原文 的意义、精神和语气,把它传达出来;第三、译文与原文毫无出入,“译成之文,适如其所译。” ---《拟投翻译书院议》
鲁迅:“凡是翻译,必须兼顾着两面,一当然力求其易解,一则保存着原作的风资。”
词类转换:英语句子中往往只有一个谓语动词,而汉语中则可以好几个动词连用。同时英语中有大量 动词派生的名词和具有动作意义的名词,这些名词可转译成汉语动词。另一方面,英语中许多名词 派生的动词,不易找到相对应的汉语名词,这时可以转译成汉语名词。
增词、重复、省略词汇:按照意义(或修辞上)和句法上的需要增加一些词来更忠实地表达原思想内容。 有时为了明确、强调或生动,往往需要将一些关键性的词加以重复。省略是删掉一些可有可无的,或者 有了反嫌累赘或违反译文语言习惯的词。
He was thin and haggard and he looked miserable.
他消瘦憔悴,(……)看上去一副可怜相。
We live and lean.
(……)活到老,学到老。
翻译的过程:大体上可分为理解、表达和校核三个阶段。
##《影视语料与当代英语口语解析》 陈怡编著,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,2009
学了这么多年的英语,每次看原版影视总有学不完的东西,以至于家中遥控器的回放或暂停键总是第一个 失灵。 陈老师很可爱的感觉 :)
本书围绕这“互动性”(interactivity) 和“地道的词汇——语法”(idiomatic lexcio-grammar) 而展开,因为 在我看来 Native-like spoken English is all about idiomatic lexico-grammar and interactivity.
第一章 《口语中的话语标记词与模糊语》: 话语标记词(discourse marker) 是指独立与语句之外、本身没有什么意义的词语,它们虽然不是词语表达 的核心词汇,但是能起到延续话语、表明话语结构、表达说话人交际意图等多种功能。Well; look; listen; you know; you see; I mean... you know; right; now; so.
模糊语(fuzziness):sort of; kind of; a bit(of); like; thing; stuff; or something; that sort/kind of thing; something like that; things like that.
第二、三章 《人际交流习语》: 人际交流习语(interpersonal idiom)区别与单纯描述客观世界的表意习语(ideational idiom),其更多 体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社会关系。
- 引导话题型的 you know what; (I'll) tell you what; guess what; just so you know
- 强势提醒型的 for the record; for you information; mind you
- 直接强调型的 I am telling you; I can tell you; believe / trust me
- 先礼后兵的 don't get me wrong; I don't mean to be ...; with (all) respect; no offence
- here/there + we/you + go/are: 空间位置的转换,隐喻事情的起止,隐喻事情反复出现,隐喻为对对方 言行的肯定和赞赏,隐喻说话人的判断或预测应验礼,物品的递交与信息的传达
不难发现,无论这类习语的意义如何变化,归根到底都可以追溯到空间位置变化这一基本意象图式,追溯 到背后隐喻的作用乃至整个认知机制。现代认知语言学一个最重要的观点就是意义即是概念化(conceptualization), 概念化的世界是一个已经经过人类认知折射的世界,或者说一个“人化”的世界;语言意义被看作是物理体现、 以社会——文化为基础的人脑的心理活动的结果(Langacker)
上面几章探讨“互动性”,后面开始讨论“地道的词汇”。
这里的词汇(lexical phrases) 是从最广意义上而言的,包括了单个的词、词组、习语、乃至更大的语言单位, 其实这里已经融合进了语法的概念,体现了词汇和语法的统一。
Sinclair 在 1991 年提出语言的理解和表达是“习语原则”(idiom principle) 和“开放原则”(open choice principle) 共同作用的结果,即语言使用者在表达时有大量事先构筑好的词块可供他们使用,不需多加思考, 他们真正要考虑的是如何填补词块内部的空位以及词块之间的空位,而这些要填补的词完全可以自由选择( the choice is open)。
语言学者 Pawley 和 Syder 在 1983 提出两个语言学的两个谜:一是本族语使用者何以能够在言语交际中从 众多合乎语法的形式中选出自然和地道的形式,二是本族语使用者何以能自动而流利地使用连贯的话语,这种 连贯性已大大超出了讲话时即时编码的能力。他们解释道:本族语使用者脑海中存在着大量的词语化句干( lexicalized sentence stem),能将一些相对独立的子句连串成话语,可以更有效地计划更大的语话单位。
其他未竟之事
- 王力的汉语语法
- 英译中的方法和技巧
- 英语的语法和音标
最后更新: 20210207